2019.11.21 Roundtable on Digital Science and Ethics


新興科技的快速進展大幅提高人類生活的便利性,無論是應用在工業、生活、醫療等,無不帶出令人驚豔的新穎技術與效果。然而,跟隨在吸引目光的新興科技背後緊接浮現的,是前所未見的隱私、道德爭議。大數據的應用已廣泛分布在你我的生活之中,從社群軟體廣告投放、公共衛生議題、市場行銷策略等,面對各種類型個人資訊的收集應用甚至是露出,我們該如何應對?

臺灣大學生醫倫理中心、科技部全幅健康照護子中心與法國在台協會特別邀請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Comité Consultatif National d’Ethique, CCNE)生命科學與健康部門委員,克勞德‧齊許奈(Claude Kirchner)教授,分享法國政府與民眾用何種機制共同探討新興科技所帶來的倫理爭議。
成立於1983年的法國國家倫理諮詢委員會,為國家設立的常態性倫理諮詢組織,其職權在2004年修法後,確立為:「基於生物醫學、健康領域相關的發展所延伸之倫理問題或社會問題,提供意見書」,如同性人工生殖、安樂死等困難議題,整合專家與大眾意見,提交意見書給予國會。齊許奈教授提及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在收集數據時應確實做到知情同意並確保其隱私,避免不當使用而產生的道德問題。倘若醫療AI發展成熟,醫師應相信AI所做的診斷?又若醫師選擇不使用AI進行輔助治療,是否會產生爭議?這時我們應思考如何平衡醫療科技發展與人的價值。會議同時討論到由AI進行臉部辨識的醫療行為,該如何將資料匿名?又如何兼顧隱私?齊許奈教授表示,在法國有獨立的專責機構,Commission Nationale de l’Informatique et des Libertés (CNIL),負責監督與審查境內所有個資的利用,以法律效力促使各單位致力於保護個人資料,臺灣目前仍缺乏相關的體系。大數據與AI不同於過去的資料,數量龐大、種類繁雜,並且與人類相互影響,任何應用都應設置準則,以解決倫理道德問題。台灣的大數據倫理已逐漸發展,藉由國外經驗的交流與分享,能更加完善現有機制以面對未來的倫理議題。